漫谈宋代出个远门到底有多难?制约因素和远行方式又有哪些?金球体育

发布时间:2023-06-07 22:35:02        次浏览

  目的地附近的吃穿住行,更是拥有完整的配套设施,绝不会给生活造成任何不便。身体在路上,心灵在放松,旅行也成为了现代人追捧的娱乐方式。

  在古代社会,人们同样酷爱旅行。祖国的大好河山,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。可“行路难,行路难,多歧路,今安在”,古人出一趟远门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以宋代为例,在社会发展愈发繁荣的背景之下,宋人出远门,同样需要面对诸多困难,有些甚至难以战胜。

  宋代的人们具体需要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呢?他们出远门之前,又会有哪些准备措施?

  只有走出方寸天地,才能感受更多风景,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现代人信奉这一真理,古人同样如此。

  宋朝时,不少文人墨客,都热衷于出门旅游。短途旅行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,他们想要的是长途旅游,也就是出远门。

  宋朝时的社会环境与今天的环境,根本无法相比。今天的我们拥有便捷的交通方式,拥有现代化的衣食住行预订方式,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各种攻略。

  他们对目的地一无所知,对旅途即将发生的情况也无法预测。他们只能凭借一腔孤勇,踏上旅途。

  宋朝人没有行李箱,他们的竹箱或是普通包袱,体积都不大,容量也有限。如果往里面装入过多的行李,没有轮子为他们负担重量,行李便会成为一大负担。

  简单的几件内外衣物自然必不可少,毕竟宋人讲究卫生,不可能几天几夜不换衣服。保持身体的卫生,也是提高旅行舒适度的一个好办法。

  蓑衣同样必不可少,毕竟降雨情况不可预料。宋朝没有天气预报,宋人只能“晴带雨伞,饱带干粮”,做好万全的准备。

  蓑衣质地较为坚硬,相比起普通衣物,会占据更大的空间。为了携带蓑衣,宋人只能有意识地减少普通衣物的数量,确保满足基本需求即可。

  《旅舍备要方》,这里记载了许多可用于旅途的药方。这些药材以中成药为主,对身体不会造成过分的刺激,又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生理问题,可谓“万金油”。

  简单的头疼脑热,感冒咳嗽,或是腹痛积食,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药方。若是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,自然不能使用这些药方,还是得寻找大夫问诊。

  以上这些物品,都是基本的生活物品,当然不可或缺。除此之外,为了路途顺利,宋人还需要携带与导航类似的工具。

  今天我们出门极为方便,只要打开手机地图,就能看到前往目的地的路线。手机地图当中有周全的路线信息,也有相当灵敏的导航系统。而且,系统还能自动为我们筛选最适合的交通方式。

  地图上标注的大多都是山川与江河湖海,一些便捷的林间小路,也需要旅行者自己探索。只要不走入深渊,总有到达目的地的办法。

  指南针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;古人辨别方向的方式有许多,使用指南针,是其中最便捷也最高效的一种方式。

  指南针的指针方向,并不准确指向南方。大多数时候,它更偏向于西南或者东南方向。只要能提前了解指南针的误差,旅行者本人还是能够精准地找到正确的方向。

  古时多山林,登山是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。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之人,或许走到半山腰便会力气全失。此时如果能有一根拐杖,那走起路来便可以事半功倍。

  路费,也就是古人口中的盘缠,这是出门必备之物。宋朝社会与现代社会一样,无钱寸步难行。

  由于经济繁荣,商品流通速度加快,商品交易规模扩大,宋朝时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。使用纸币,会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便。

  纸币体积狭小,不会占据过多空间,而且也并不沉重,不会造成太多负担。使用纸币交易,对于交易双方来说,都减轻了负担。

  但值得一提的是,纸币并不是全社会通用的货币。在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,纸币还未全面流通。

  真正意义上的硬通货,也只是传统的金属货币。所以在出门时,大多数游客还是会选择携带金属货币。哪怕负担较重,也好过在外找不到货币兑换地点,无法购买需要的商品。

  古时人们出门,要么为了进京赶考,要么只是单纯地为了欣赏沿途风光。因为前者而出门的人,贫富皆有。因后者而出门的人,则大多都是富人,或者具有一定情怀的文人墨客。

  富人出门,盘缠一事当然不必太过焦虑。他们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,可以随时为了梦想而仗剑走天涯。

  但是穷人则不同,若无特殊情况,穷人绝不会随便出远门。可参加科举考试的穷人,又必须要进京赶考,于是路费就成为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问题。

  有些穷人会选择向富人借贷,提前支取一部分费用,在规定的期限内返还本金和利息。若是能够高中,这部分钱对于贫困的学子来说,将不会成为太大的负担。

  为了尽可能给出门在外的旅客提供便利,宋朝出现了许多旅游或者出行的配套设施。

  宋朝年间,全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通路线网络。官道和小路,陆路和水路,每一条线路会经过什么地方,会出现什么重要地点,会有什么驿站,地图上都会有标注。

  私人性质的驿站,是在商品经济的催生之下,发展起来的成果。驿站的一切经济收入都归私人所有,官府不会为其提供任何保障。

  这类驿站能够给过路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,譬如白天的饮食,以及夜间的住宿,或者是简单的休憩。

 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的问题,打尖还是住店,这就是驿站的两类服务。打尖指的是短暂休整,住店自然就需要过夜。

  以饮食水平来举例,驿站只负责提供基本的食物,并不会追求色香味俱全的质量。过路行人只能解决温饱问题,不能满足口腹之欲。

  驿站并非公益性质的服务站,不管是商人还是官府,他们都需要利润来确保经营的持续性。所以每一位顾客的消费,都具有一定的门槛标准。

  吃穿不愁之人,自然可以在驿站中做些休整。居无定所之人,则没有能力在驿站当中消费。

  露宿山林,草席裹身,寻个破庙避雨,这类影视剧当中时常出现的情节,其实都曾真实地发生在宋代出门之人的身上。

  宋人出门,大多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行走。若能有马匹或者马车出现,那自然解放双脚,也能更快速地完成接下来的路程。

  既然名为租借,那自然需要花钱。马匹和马车都不是常见的商品,价格也并不低。普通家庭的羁旅之人,根本无法负担租借费用。

  只要有钱,人们便可以花钱购买一部分服务,减轻自己的负担。而若是没钱,人们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脚,任何困难都只能独自面对。

  不可否认的是,在钱财之外,古代社会背景的特殊性,仍旧会给羁旅之人造成一定的阻碍。而且这些阻碍,是没有办法花钱来解决的。

  古人非常相信非自然力量,出远门之前,他们会提前做好准备,保证出发之日天时地利人和。

  首先,他们会选择黄道吉日,或者是宜出行的日子出发。只有提前看好黄历,选好日子,他们才能早做准备。

  而后,便是收拾行囊的工作。通常情况下,一天的时间足以完成这项工作。接下来,人们则需要准备祭祀。

  祭祀,祭的是路神,以及山神。古人相信万物有灵,只有祭祀,才能使凡人与神灵对话。互通有无,也才能祈求神灵的保佑。

  出发的前一天,人们会在附近的主路上祭祀。出远门的当事人,会为神灵准备一只黄羊,亦或是黄狗,作为祭品,展现诚意。

  玉璋的形状,有些类似于长方体玉片,不过上方有着凹凸的线条。凹凸的结构,恰好类似于山体的形状,因此玉璋也成为了祭祀山神的常见物品。

  金球体育

  真正的分别时刻来临时,古人往往会为远行之人送上柳枝,或是平安符,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,寄托自己的美好祝福。

  行路之人,路上必多艰难。在家千日好,出门万事难,今时今日的我们尚且能感受到出行的辛苦,更何况是生活条件更差的古人呢?

  他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,会遇到许多难题。但任何困难,还是没法阻挡他们那颗渴望看世界的心。